冬天来了,天气也越来越冷了。本想说每天下班运动运动减减肥,但总是有侥幸心理:反正冬天衣服多,胖一点也没人发现。于是导致健身计划一度搁浅,身边朋友见了也总是说:你最近可发福了啊,一看最近伙食就不错。面对朋友们的“冷嘲热讽”,也只能苦笑相迎了。曾经试过不吃晚饭减肥,但是效果并不好,今天秤体重,瘦了一斤眉飞色舞,明天一秤体重又回去了便满脸沮丧。难道仅凭体重秤上的两位数决定一天的心情?
这样减肥真的靠谱么?
节食减肥真的健康吗?
减重 ≠ 减肥
在这之前我们要先纠正一个误区——减重≠减肥。想瘦、想要更好的身材没有错,但我们提倡的是“科学的减肥,健康的瘦下去”。传统的体重秤仅仅以体重数字来论胖瘦是不科学的。人的体重无时无刻不在变化,人体自身的新陈代谢、出汗、你多喝一口水、多吃一口饭都是分量,甚至有没有上厕所都能引起一两斤的变化。
要想减肥我们要先了解自己的体成分构成。总体来讲共分为三部分:体水分率、脂肪量、肌肉量。
—— 体水分量 ——
体水分率——人体中水分所占的百分比。是指体内含水分的血液、淋巴液、细胞内外液等。有输送营养、回收体内废物、保持体温等重要功能。
—— 脂肪量 ——
脂肪量——体内所有脂肪的重量。脂肪不仅存在于脂肪易沉积的部位(如大腿、手臂的内侧、还有腹部),还存在于人体的重要器官内及其周围。
—— 肌肉量 ——
肌肉量——肌肉是保持体温及身体动作而制造能量的组织,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保持姿势及心脏跳劝的组织。
而我们平时的节食减肥,其实减少的是对身体必需的肌肉量和水分,我们知道肌肉量的减少会导致人的基础代谢降低,也就是消耗的热量会减少,对身体健康是百害而无一益的。常去健身房训练的人,应该还都知道一个叫做BMI健康指数的东西。
这个所谓的BMI指数(即身体质量指数,英文为Body Mass Index,简写为BMI),是用体重(KG)除以身高(M)平方得出的值【即BMI=体重(kg)÷身高^2(m)】。目前国际上常用的衡量人体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一个标准。主要用于统计用途,当我们需要比较及分析一个人的体重对于不同高度的人所带来的健康影响时,BMI值是一个中立而可靠的指标。
BMI指数标准表:最理想的体重指数是22,你在哪儿呢?
作为健身效果的体现,教练一般都会周期性的让我们上体成分分析仪复测身体的各项指标,很多人健身可能体重升高了,但外表看起来却更加精瘦了。
体脂率对照表
这是因为,我们在健身过后,体脂率下降了,肌肉量增加了。而肌肉的重量是要高于脂肪的,所以会出现体重增加而外表看起来反而瘦了的情况。
所以,减肥的终极奥义不是三天断食,不是七天喝水,也不是21天只吃水果,而是把健康的运动理念根植于内心深处,成为生活的常态甚至生活的一部分。不是三天两头暴饮暴食,嘴上喊着减肥,迈不开腿,管不住心,对!是心,无关嘴和胃,这是执行力和意志力的问题。对于意志力差的人,我们需要一个监督和促进才能更好的减肥,那就是每天上秤量体成分!而且是能了解身体情况的体脂秤!
而现在的家用体脂秤非常方便,体脂秤除了能测量体重外,还能够测量体脂、内脏脂肪、肌肉量等多项身体数据,让我们对自己的身体有了清晰的认识,从而进行科学的“减脂”或“增肌”。我们就不用特地跑到健身房去测量了,在家也可以做到!